1)第207章 找外援 毛卫平_这个导演要谢罪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第207章找外援毛卫平

  当天晚上,陈一鸣与几个主创已经看了传回来的样片,效果只能说很不理想。

  雾气过滤后的暖色光线,在演员脸上产生的阴影太淡,给后期调色留下的余地太少,调了几版要么太白要么太暗,很难呈现陈一鸣心目中的理想效果。

  《木兰》的开场戏,陈一鸣希望可以加快节奏,在塑造人物性格、铺垫剧情信息的同时,最大限度地压缩时长。

  这一段,其实是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两场戏。

  草原场景下,是木兰爹率领先锋斥候突袭东突厥大营。

  胡杨林里,则是木兰与她的小伙伴埋伏两个突厥游骑,凑巧救下了与护卫走散的小武。

  之前因为场景限制,陈一鸣采纳了林萧雾景拍摄的建议。

  这倒是歪打正着,让陈一鸣得以进一步“开发”平行蒙太奇,通过重新调整分镜,再省掉十几条戏。

  “封烟”原本只是弥补自然光缺陷的权宜之计,但是在陈一鸣改过分镜稿之后,雾气已经成为开场戏的点睛之笔。

  而在压缩时长之后,现有的每一场戏都不得不承载更大的信息量,陈一鸣的标准自然只会高不会低。

  现在剧组面临的难题是,如何在复杂的野外自然光环境下,让演员的面部特写和周围的背景环境,既不损失细节,又能清晰可辨。

  几个人在陈一鸣的房间讨论到半夜,还是王礼荥提出了一个相对靠谱的建议。

  既然几个主要镜头都是在雾气中拍摄,日出的光线要穿过树冠与雾气才到达演员,那么就干脆沿着树冠搭一个大棚子,变外景为内景。

  至于太阳光角度移动的问题,可以在空中拉轨道用人造光源来解决。

  齐郁也一下子茅塞顿开,指出如果是棚内拍摄,光线的可控性大大提升,那样演员的妆造就可以进行针对性调整。

  只要光源变化有规律,镜头、打光、妆造三方面的配合就是可复制的,不停地试验总能“凑”出符合要求的效果。

  他向陈一鸣郑重推荐了之前拍摄《大唐宫廷》时合作过的化妆助理毛卫平,虽然很年轻才三十来岁,但他在那部戏里的表现令齐郁非常惊艳。

  毛卫平充分诠释了什么叫不会做造型设计的灯光不是一个好摄影,摄影、打光、造型设计他都颇为精通,虽然哪一个都谈不上大师水准。

  与《木兰》不同,《大唐宫廷》里的武则天,选择用一个女演员从头演到尾,14岁进宫的是她,67岁登基的还是她。

  而扮演武则天的女演员,拍摄那部电视剧的时候,已经43岁。

  电视剧里她的第一个大特写,顶着少女的双环髻,跪在地上仰起头看向皇帝,满满的胶原蛋白和少女感,毫无违和,简直逆天。

  齐郁记忆里,那场戏整整拍了三天,足足13次。

  时至今日,齐郁依然认为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ii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