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84章 天才 美梦_这个导演要谢罪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第84章天才美梦

  拍战争片之所以大多分成文戏组和武戏组,就是因为两者各有分工、不可偏颇。

  文戏负责塑造人物,武戏负责营造场面,相辅相成相互铺垫,一起赋予观众以情绪爆发。

  没有文戏全程武戏的战争片,陈一鸣前世只看过一部。

  那就是大毛瓦格纳雇佣兵拍的《地狱尖兵》,算是征兵宣传片兼军事教学片。

  乒乒乓乓打了两个小时,对战双方死伤遍地,陈一鸣看得很过瘾。

  不过除了胖子机枪手体型特异给他留下了印象,其他角色他一个都没记住。

  这还是他通过电脑反复刷了三四次的结果,如果只是在大荧幕上走马观花地看一遍,估计胖子他也记不住。

  类似电影没多少演员愿意演,一是没有表演的空间,二是全程群戏没高光,混娱乐圈不图钱不图名难道只图打得过瘾吗?

  《地狱尖兵》也确实没有职业演员,参演的全是瓦格纳真兵。

  打过战的老兵都知道,上战场的时间,七成在赶路,二成在挖土,只有一成在打枪放炮。

  拍成电影也是一样,除了《地狱尖兵》这类奇葩,战争片里的战斗场景,一般只占片长的1/4到1/3。

  特别是商业电影,更是严格遵循这一标准,不会给少了,但也绝不会给太多。

  因为电影里的战争,是要经过艺术加工的,很多影迷吐槽的“瞎编乱造”,其实都是不得已的艺术妥协。

  比如镜头里人太多、武器太多,严重违背军学规律,一颗炮弹报销一个连。

  原因很简单,人少的话,稀稀拉拉画面不好看!

  再比如枪林弹雨十万火急,演员还在那里啰里吧嗦地说台词。

  这个更简单,下一场人家就领盒饭了,不得把话说完把气氛烘托到位吗?

  影迷中那一小撮业余军事家,真心不是商业战争电影的目标受众,大部分人进影院,不是来学打仗抠逻辑的,而是来看故事、看明星、看大场面的。

  所以哪怕《长津湖》被网友疯狂吐槽比照《花环》差上10个《李延年》,也没妨碍这部电影豪取50亿票房。

  你可以评价《长津湖》战斗神剧化、细节不真实,但这部电影的文戏完成了任务,把情绪铺垫到位了,而武戏场面够大够震撼,把爆发顶上去了。

  文武和衷共济,票房自然不差。

  如今段一宁用自己的潜心研究和惊艳发挥,给《1951》出了一道附加题,对文武分立的常规拍法提出了质疑。

  段一宁用他的表演说明,战场上没有文戏全是武戏!

  危机-释放-危机-释放的情绪交错,并不是真实战场中的真实。

  陈一鸣不得不作出选择,他是否需要呈现老兵们的真实,进而给观众营造出无时不刻无处不在的紧绷感?

  要知道文武戏穿插的节奏变化,不止是给主创降低难度,也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ii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