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86章 指点 不甘_这个导演要谢罪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第86章指点不甘

  陈一鸣兴奋地问道,“曹叔,能详细谈谈那次回乡探亲的经历吗,我看看能不能借鉴借鉴,给演员们的构思多点提示。”

  曹兵一张脸皱得都成老树皮了,吭哧了半天也没憋出一句整话,最后两手一摊无奈道。

  “我真说不上来是咋回事,当时也没问过村里的娃子们,为啥非得躲着我走。”

  陈一鸣尽力启发,“那大人呢,你的同辈和长辈怎么说你的,多年没回老家,总要串门聊天的吧。”

  曹兵再度陷入“痛苦”的回忆,好一会儿才说出一点有用的。

  “当时南边的仗还没打完呢,所以我在家里待的时间也不长,来回路上加起来也只有7天假,在家里满打满算就待了4天。

  印象比较深的,是二十九那天杀年猪,数那天见过的人说过的话多。

  当时我就是闷头帮忙干活儿,绑猪、抬猪、分肉,不算跟同村人打招呼,就跟一起干活儿的万屠户聊得相对多些。

  老万跟我说,进门冷不丁瞅见我,让他感觉好像小时候第一次看见他师傅。

  他也没解释,我也没细问,不过他的那句话怪得很,我一直记得。”

  陈一鸣愣住了,征尘未散的老兵,满身油腻的屠夫,这两个有什么共同点吗?

  一个杀人,一个杀猪,倒是都占了一个杀字。

  可这也不是一回事啊。

  说到杀猪,倒是让他想起一桩前世的电影逸闻来。

  听说宁大导拍《无人区》的时候,觉得博哥为首的几个不法之徒太“秀气”,不够“野”,就想了个馊主意,把他们关到屠宰场杀猪。

  从早杀到晚杀够十天半月,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眼不闭手不抖之后,才把博哥他们放出来。

  陈一鸣当时是不大信的,觉得是片方在炒作。

  杀猪杀到一身杀气,这怎么可能呢,陈一鸣虽然长在城里,但乡下也是有亲戚的,杀猪匠又不是没见过。

  更何况《无人区》他也是拉过片的,里面的博哥确实挺邪气,但那是演技、妆造和镜头的叠加作用,怎么可能是杀猪杀出来的。

  倒是曹政委话里的另外一个要点,引起了陈一鸣的注意。

  先是半岁的小侄子看他就哭,然后是村里的小孩绕着他走,最后连屠夫看到他都会想到小时候的事。

  看到曹兵发自本能感到畏惧的,都是小孩子。

  而成年人要么是注意到但没在意,要么是假装没在意,要么是有反应但曹兵没在意,反正敏感度都不是很高。

  这是不是说明,屠夫与士兵是具有某种共性的呢。

  摊开来讲,士兵杀敌不会有负罪感,屠夫杀猪同样心安理得,都是天然具有一定程度的“正义”性的。

  接下来的问题在于,《1951》的主力受众不是小孩子,甚至根本不适合未成年人观看。

  即便段一宁他们真的呈现出“杀意自溢”的状态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ii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