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二百三十六章 张小姐的不安_大明:寒门辅臣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吴琳脸上浮现出疲惫之色,与张和谈论了半个时辰之后,话锋一转:“眼下胡惟庸把控中书,吏部尚书的位置是越来越难坐了。”

  张和听出了吴琳的退意,挽留道:“吏部诸位尚书之中,唯你与詹同是干臣。詹同才藻华丽,承旨多称上意,操行尤为耿介。而你通经学古,以古为鉴,所提策略多利朝廷,为人更是清廉。你们二人在,胡相无法干涉吏部。可若你离去,詹尚书想必独木难支……”

  吴琳搓了搓枯老的手,感叹道:“老了,再不走,恐怕就要死在任上喽。”

  “吴兄怎可说如此丧气话。”

  张和心头一惊。

  吴琳起身,深深看着张和:“胡铉临走之前举荐你入弘文馆,这对你来说确实最为合适,那里没有风波。只是朝堂之上不同,暗涌无数,一步踏错,很可能便是不归路。你安心待在弘文馆,少言时政,多做实事。”

  张和近前,搀着吴琳的胳膊:“看来,你已经下了决心。”

  吴琳呵呵两声:“是啊,我打算回黄冈,家里还有五亩地,过几日插秧秋收的日子,也好享个晚年清福。”

  张和知道挽留不住:“何时,我送你。”

  吴琳想了想,严肃地说:“过了元旦,给陛下贺过新春之后,我会再次上书请辞。”

  张和点了点头,颇为惋惜:“你这一走,我在金陵可就少了一个谈心之人。眼下朝堂事确实不好说,既然你去意已决,那就随心而行吧。”

  吴琳微微点头,在张和的陪伴下走出张府。

  远处传来了吹吹打打的声音,喜庆的队伍里,一个年轻人穿着红袍,骑着高头大马,在众人的簇拥下春风而去。

  见到这一幕,吴琳突然想起什么:“纵观当今文武,不是开国勋贵,便是背景深厚之人,因征战未休,祸福难明。然年轻一辈之中,我观那顾正臣有奇才,兼此人与沐府、东宫、华盖殿皆有关联,陛下对其似是看重,此人弱冠之年,并无婚配。敬岳,你明白我的意思吧?”

  敬岳,是张和的字。

  张和听闻,眉头皱眉:“吴兄是想让张家与顾家结亲?”

  吴琳哈哈笑了笑:“若我有女待字闺中,怕是已经找媒婆说合了。若我没有看错,此人日后虽少不了风波,但迟早会成大器,不会让婉丫头吃亏。”

  张和沉默了。

  吴琳拱了拱手告辞,毕竟非是自家事,说多了也不合适。

  在送走吴琳之后,张和回到府中,刚至后院,便听到了悠悠琴声,站在原地仔细听来,竟是《高山流水》之中的《高山》曲。

  《高山流水》出自《列子·汤问》,传说伯牙善鼓琴,钟子期善听。

 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,钟子期曰:“善哉,峨峨兮若泰山。”

  伯牙鼓琴志在流水,钟子期曰:“善哉,洋洋兮若江河。”

  伯牙所念,钟子期必得之。子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ii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